谢 其
XIE QI

门闩



展览时间:2017-10-14 - 2017-11-19 
展览城市:北京 - 北京 
展览机构:草场地C-Space+Local 
展览地址:北京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红一号院F座 
策 展 人:DawanArt 
参展人员:谢其 王晓曲 蔡泽滨 劳家辉 刘野 李占洋 宁浩翔 谢南星 王拓 王兴伟 张书笺 


展览介绍

日光之下,并无新事。绘画本身的古老问题蕴含着一切我们今天称之为“观念性”的思考。我们忧虑于当代艺术越来越自成系统的话语,在与历史和公众的双重断裂中,艺术可能陷入某种悲剧性悖论:它越是以全部的热忱和慷慨投入当下社会、反对权威和关注普遍意义,越是加速它的内向性和排他性。 

这是一次反潮流的尝试。在今天当代艺术的语境中,一次仅仅讨论绘画,并且仅仅从肖像画出发的尝试。它所关照的不仅是当代艺术的问题,更是人的问题。它试图从艺术家的眼睛出发,而不是策展人的头脑。 

肖像画作为绘画最传统的类型,是世界、他人和“我”在艺术家形象世界中的直接碰撞。伦勃朗留下的唯一一句名言是:“除了肖像画,我什么也没画。”在这里,肖像画似乎成了对绘画的全部指称,这或许是伦勃朗在他的时代所敏锐预感到的,在新旧世界交替的过程中,肖像画所连接的两个即将被现代性重新定义的命题——主体与欲望。 

从此,肖像画的所描绘的,不再是自然中的人,而是走向认知中心的、带着全部自我观念的主体。描绘它的艺术家,也摆脱了再现自然的工匠地位;作为具有神性光辉的特殊的创造者,肖像成为他主观体验和自我认知的形象表达。绘画的再现行动,亦是对主体自身的返回。模特与画中人的同一性,返回到肖像主体与画家主体的同一性。正是从这时起,自画像开始盛行。今天,自画像在我们这个独白时代已经成为独立的视觉艺术门类,以不胜枚举的多媒体形式出现。并且无论是否是自画像,精神分析学家也会立即辨认出伪装式自画像、替代式自画像或潜意识自画像。每一个主体,都是一个孤立的宇宙;每一个孤立的宇宙,却都带有“家族相似性”。 “自文艺复兴以来,镜子,成了强有力的文化象征,是各种关于自我及他人的知识的隐喻。” 肖像画之于我们的社会历史、身份政治、道德观念和艺术思考正是这样一面镜子。 

肖像画可以展示整个身体,也并不禁止身体的裸露,然而,它仍与作为写生训练或表现虚构人物(如神话题材)的裸体画相区别。肖像画是要将人脸裸露出来。一张裸露出的面孔会使得绘画的整个意图发生转移。在裸体画中,无论裸露的身体与脸的关系是怎样的,裸露所展示的关键都并非“人”的关键,而是身体的自然物质性,即裸体本身。而肖像画,如同让—吕克·南希所大胆指出的,它将“裸露”分离出来,因为它展示了另一种裸露,即主体的裸露。从最古老的人物画(神话中的裸体像)向肖像画的过渡,是主体不断中心化的过程。唯一的、排他的、区分性的脸的裸露,是主体的最高表达,或许,这是一种更为纯粹的赤裸相见。如果身体的裸露常与淫秽(pornographie)相联,主体的裸露则传达出更复杂的欲望——色情(érotisme)。色情是主体的特性,甚至被巴塔耶认为是人与动物的本质性区分:动物只有性,只有人才有色情——色情是人的本质。 

“门闩”这个展览标题源于同名绘画《门闩》。弗拉戈纳尔的这幅经典作品以对角线构图将画面分成两半,右下方是呼之欲出的偷情场景,画面内容似乎聚集于此,然而最终吸引我们的将是左上方的空无——大片的红色和阴影。艺术史家阿拉斯对这幅他最喜爱的绘画作品做过细致的研究:正在是在这“空无”中,蕴含着令人瞠目结舌的隐喻图像。 色情的欲望无可救药地指向“无”,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它微不足道的表象。 

我们所说的肖像画,并不在画面的右下方,它处于左上方的“无”之中。 

程小牧/文